最近集郵圈盛傳一張照片,有人用1962年的《梅蘭芳舞臺藝術》小型張貼在信封上寄掛號信。

這張照片普通人看不出什么門道,但是大多數(shù)集郵者看了都會瞠目結舌,不少集郵者表示:這就是“暴殄天物!”先來普及下梅蘭芳小型張的概念,小型張發(fā)行于1962年9月15日,志號“紀94”,名稱為《梅蘭芳舞臺藝術》,全套包含有齒郵票1套、無齒郵票1套、小型張1枚,其中小型張發(fā)行量僅為2萬枚,是新中國發(fā)行量最少的小型張,畫面為梅蘭芳先生的京劇《貴妃醉酒》,所以集郵圈也稱其為 “梅老板”。因發(fā)行之后沒多久便開始推行樣板戲,所以這套郵票被大量銷毀,在新中國郵票史上,“貴妃醉酒”是為數(shù)不多通過正規(guī)發(fā)行且最后成為珍郵的品種之一。查閱成交記錄,2024年9月30日一張接近全品的“貴妃醉酒”以8.64萬元的價格成交,而歷史上,這枚小型張全品曾在2013年創(chuàng)造過17.25萬元的成交記錄,所以這枚照片對于集郵者的沖擊力可想而知。存在既有合理性,哪有那么多人傻錢多的土豪,這枚跨越六十多年的實寄封也不是“暴殄天物”這么簡單。2024年是梅蘭芳先生誕辰130周年,集郵總公司發(fā)行的10元封中封已經(jīng)被炒到490元,發(fā)行量69.6萬枚的紀念郵資明信片也漲到了28元,所以在這個梅蘭芳郵品暴漲的背景下,出現(xiàn)這枚特殊的掛號信也就不難理解了。一枚優(yōu)秀的實寄封之所以要比新郵票貴,是因為信封、郵戳能夠展現(xiàn)出更多郵票所不能表達的文化價值,2024年5月某德拍賣公司成交的局部脫膠“貴妃醉酒”小型張以4.83萬元的價格成交,而同年4月成交的1962年總公司首日實寄封成交價格卻高達18.4萬元,是新票小型張的3倍多。實寄封上的郵票經(jīng)過郵路顛簸,必然不會再有新票那么完美的品相,所以品相不好的郵票如果想要提升價值,最好的辦法就是制作成價值更高的實寄封,尤其是背膠不好、有軟折這些問題的郵票,三四萬元的成本多花幾塊錢就能使其翻身,制作這枚實寄封根本不是“人傻錢多”,而是在“揚長避短”。
蓋著梅蘭芳先生的祖籍“江蘇泰州”日戳,郵戳上的日期又是10月22日梅蘭芳先生的生日,如此精心打造下的實寄封,錯過了2024年10月22日這個日期就已經(jīng)沒有再制作的可能(除非作假),所以照片的流出似乎也讓這枚封的名聲更大了。趁著梅蘭芳主題郵品的大火,這枚實寄封很可能實現(xiàn)郵票價值的翻倍甚至是數(shù)倍,很多人說不會有人接盤,可看著各大拍賣平臺實寄封的成交記錄,這樣的誕辰130周年原籍實寄封想賣出去還是比較容易的。不過有一點不足的是,這個封的正面蓋有一個保價戳,按照保價金額最少1元計算,“貴妃醉酒”的面值3元加兩枚60分的長城也只是4.2元外埠掛號信的起步郵資,如果加上保價費,那么無論是本埠還是外埠,這三枚郵票的總資費都不符合要求。如果是信封背面還貼有其它郵票,這枚實寄封就不符合萬國郵政聯(lián)盟的標準郵件要求,終歸還是留下了遺憾。話說,信封上貼著價值4萬元的郵票,郵政的保價賠付也僅限信封或包裹內(nèi)的物品,如果郵票丟失或者實寄封損壞,即使保價了,郵政還會賠付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