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慈禧太后的兩枚慶壽錢:堪稱稀世珍寶,最貴拍出805萬!

紫禁城斑駁的宮墻上,兩枚特殊的錢幣折射出晚清帝國最后的奢靡。當1894年甲午海戰(zhàn)的硝煙與慈禧六旬慶典的笙歌交織,這兩枚為權力巔峰女性鑄造的錢幣,成為了王朝傾覆前最精致的墓志銘。
一、萬壽無疆背大雅宮錢

西泠印社2022年秋拍 成交價:310.5萬

光緒二十年(1894年),內(nèi)務府造辦處奉旨鑄造了一批極具份量的錢幣,字面意思上的“份量”。比如西泠印社拍過的這枚,直徑達62.9毫米,厚度高達11.9毫米,重量更是達到了271克。
其文字端莊大氣,字口深峻,包漿自然,彰顯出宮廷的堂皇之氣與皇家氣派。與明清時期政府鑄造的流通制錢相比,其形制更為厚重,開創(chuàng)了宮錢厚重之先河。
值得注意的是,此宮錢上的“萬壽無疆”四字寫法頗具風格,與慈禧御筆相似。尤其是“壽”字,雖非標準繁體“壽”字寫法,但亦非錯字,而是省略了一些筆劃后的“簡體”字。
這種寫法與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等朝所鑄祝壽宮錢上的“壽”字寫法一致,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2012年嘉德秋拍 成交價:28.7萬

此外,頤和園萬壽山排云殿上懸掛的慈禧御筆“萬壽無疆”四字,與此宮錢上的錢文頗有諸多相似之處,進一步印證了此宮錢的歷史價值與意義。
然而,然而正當工匠們?nèi)找冠s制時,黃海傳來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消息,最終這批原計劃用于賞賜宗室大臣的宮錢,只能深鎖寧壽宮庫房。
清末時局勢混亂,一批宮錢也如宮廷里的古董一樣,流落民間,如今成了各大排行的寵兒。
價值當然是越大越厚就更高,小點的十幾萬,超大厚重的已經(jīng)突破300萬,精美絕倫卻暗含死兆,正如那個在改革與守舊間搖擺的末世王朝,最終在歷史的洪流中化作一縷幻影。
二、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光緒元寶

 

西泠印社2021秋拍 成交價:805萬

另外一枚在民間銀元圈子內(nèi),幾乎無人不知道,那就是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幣。幾乎出入泉界的人都聽過這個名字,甚至假貨泛濫到人手一個,網(wǎng)上傳言上千萬甚至上億。
但正規(guī)大拍紀錄只有2021年的西泠秋拍,拍出了805萬的高價。沒辦法,人家大拍只認“傳承有序”的藏品,“野路子”出來的一概不承認。
關于這枚銀元真?zhèn)蔚臓幾h卻從未停歇。有些學術學家對其真實性持懷疑態(tài)度,但也有一些有力的證據(jù)支持其為真品。據(jù)晚清古泉大家張炯伯在《廣東省造銀幣》一文中的推測,此幣很可能是專為慈禧太后七旬萬壽而特別鑄造的紀念幣。

 

左:上博館藏 右:西泠印社2021秋拍藏品

理論上存世量不超過兩位數(shù),論版別“陰版”比“陽版”要少得多,理論上存世只有三枚。上海博物館有兩枚,分別為錢幣大師施嘉乾及李偉先捐贈,另外一枚在臺灣鴻禧美術館。
西泠印社這枚是“突然”冒出來的第四枚,這也是拍場上的怪象,為何會突然又出現(xiàn),“流傳”的脈絡在哪里呢?沒人知道!
盡管與上博館藏有很大區(qū)別,但拍賣紀錄已經(jīng)成型了,未來肯定會更高,這種資本游戲就不討論了。

這兩枚關于慈禧太后的錢幣,它們既是封建皇權的最后絕唱,也是近代宮錢與機制幣工藝的巔峰之作。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