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逆向思維:郵票消耗越來越少,收集信銷郵票比較好?

如今,資本逐漸遠離的集郵圈,轉(zhuǎn)向錢幣等更熱門的領(lǐng)域。郵票市場一蹶不振。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民營快遞業(yè)雙重沖擊下,再加上郵政業(yè)務與郵票發(fā)行的種種問題,導致了書信往來日益減少,貼郵票的信函就更少了。

現(xiàn)在,你想買一套郵票很容易?赡阆胝乙惶鬃匀恍配N郵票可就難了,去郵幣卡市場轉(zhuǎn)悠,或者上網(wǎng),你也很難看到信銷郵票的身影,即便有,也是早幾年的存貨了,或者是集郵者專門為了集郵目的“定制”的實寄封。好容易找到幾個,再看價格,還真不便宜。

于是有個朋友突發(fā)奇想,問:現(xiàn)在郵票消耗越來越少,是不是收集信銷郵票比較好?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從物以稀為貴的角度,確實是信銷郵票數(shù)量在大幅度減少。而且很多目錄也把最近幾十年的郵票中新票舊票價格統(tǒng)一了。
再看一下二戰(zhàn)前后的歐洲,一些處于戰(zhàn)爭核心區(qū)的國家,如意大利,德國,經(jīng)常會碰到使用過的舊票目錄價高于新票的,似乎也在驗證這樣的論調(diào):如果大家都沒使用郵票,舊票就會比新票更難搜集,價格也會更高。

 

這其中也有相當?shù)男配N愛好者在其中搖旗吶喊,本人也是非常喜歡收集信銷郵票的,感覺有那種歷史的滄桑感。而且在收集過程中,確實發(fā)現(xiàn)新進10年的舊票非常不好找,不但中國郵票如此,外國郵票也一樣,F(xiàn)在找又便宜又成套的外國信銷也就是法國和日本比較容易,如果是英國郵票,一套舊票也要幾十塊才能搞定。似乎這位朋友的論調(diào)真的是正確的。


但即使如此,我也不會考慮高價買舊票。大部分國家的集郵習慣都是收集新郵票,尤其在我們國家更是如此。一個戳敲下去,不管怎么樣畫面都會被影響。如果對郵戳情有獨鐘,不如去收集首日封或者出世紙等題材。非要郵戳和郵票在一起打架,實在沒有必要。


事實上,盡管歐美一些舊票目錄價很高,在市場上也不是都受歡迎,一般都是帶有特殊郵戳的郵票才會價值更高一些。

 

為了佐證這一點,我們拿比較有代表性的德國郵票為例,比如2004年的德國全年郵票,在米歇爾目錄上,新舊票價格基本相同,而市場價格新票大約為20歐元,蓋銷票(之所以用蓋銷是考慮信銷品質(zhì)不統(tǒng)一)大約5歐元。


 


 

 

另外還有個問題,就是舊票雖然好保存,但舊票本身已經(jīng)不存在品相完美一說,保存也簡單,不用過多考慮背膠等問題,后期繼續(xù)損耗的系數(shù)遠小于新票。所以后期價值是應該持平的或跟隨新票價值緩慢抬升。


相反,新票則會在保存過程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存量減少,時間越久,品相完美的郵票就越稀少,價值則會慢慢升高。


一些原本價格低廉的郵票,也會因為大量消耗導致上漲,尤其是版張這種更不容易保存的品種。


另外大家可能還忘記了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新票變舊那是很容易的,直接蓋戳就可以。但如果舊票變新很難做到。所以舊票價值大于新票,本身就很難站住腳。況且很多存世量大的新票往往最后消耗也非常大,這也是很多普票新票最后反而保值的原因。


所以說,如果從收藏角度,還是不建議收集舊票,如果非要收集,就收集特殊郵戳或者實寄封片。如果您是一位信銷票的堅決擁躉,那就隨意了,只要高興就好。

溫馨提示:內(nèi)容來源外郵之窗,旨在分享集藏知識,如有侵權(quán)請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