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十六國時期的漢興錢是中國第一個年號錢,到唐乃至五代時期,年號錢基本已成慣例。但如果兩個皇帝的年號碰巧一樣,所鑄的錢幣也會不小心“重名”,雖然一樣的錢文,價值可能天差地別,例如“天啟通寶”。
明熹宗朱由校 年號天啟
在明代就發(fā)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明晚期有個著名的“木匠皇帝”,即明熹宗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長子。朱常洛在位僅29天就因“紅丸案”而暴斃,朱由校經(jīng)過“移宮案”風波,為群臣擁立即位。明代新皇帝繼位要定一個年號,由于朱由校繼位比較倉促,年號都是臨時起的,可惜明代大臣不讀書,擬用了天啟做年號。以致天啟年號剛立,就在錢庫里發(fā)現(xiàn)了一枚天啟通寶舊錢,于是朱由校問大臣這是怎么回事,結(jié)果大臣們說不出個所以然,大多以為這是祥瑞之兆,上天早知道朱由校要繼位,提前鑄出錢,當然也有一些官員以為這種是民間的私鑄錢。然而那些官員們都不知道歷史上還有一個極為冷門的皇帝,也以“天啟”為年號,并且鑄造了“天啟通寶”錢,這人就是元末起義領袖徐壽輝。
元末起義軍領袖徐壽輝 曾以天啟為年號
在元朝末期,朝廷腐敗、大批蒙古貴族搶占土地、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加之連年災荒,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紅巾軍首領徐壽輝借彌勒教之勢,披靡一時,在湖北蘄水縣登基稱帝,國號天完(一說大宋)。這個還算有些手段的布販子,和元軍拉拉扯扯打了十年,荼毒楚地,最后被部下陳友諒殺死,天完政權(quán)變成了陳友諒的大義政權(quán)。
天啟是徐壽輝的第三個年號,說也可憐,徐壽輝的四個年號,史上都曾被重復使用過。提到“治平”,人們只會想到宋英宗;談到“太平”,都說是遼圣宗的年號;說起“天定”,只知道大理末代皇帝段興智曾用過;至于“天啟”,最有名的當然明熹宗朱由校,以至于連一些藏界人士都不知道徐壽輝鑄造過天啟通寶。
戴熙與《古泉叢話》
明代天啟通寶存世極多,一些不入流的藏家得到徐壽輝天啟通寶后,以為是明代天啟,常不甚珍愛,棄如敝履。據(jù)清代名士戴熙的《古泉叢話》記述,嘉道年間,藏家馬愛林與姜怡亭在路上偶遇,互問最近可有所獲。姜怡亭取出一面精美的唐代銅鏡,向馬愛林炫耀。馬愛林也拿出一枚“天啟通寶”大錢,但神色頹然,似乎對這枚錢不大在意。姜怡亭是大行家,立刻提出用銅鏡換銅錢。馬愛林以為自己抄了大便宜,哪有不同意的道理。后來,他知道自己用來換銅鏡的是一枚珍貴的“徐壽輝天啟通寶”,氣得大叫:“怡亭紿我!”(怡亭欺騙我)。
徐壽輝天啟通寶存世稀少,早年曾是五十名珍之一,有小平、折二、折三共計種,世稱“徐天啟”,折三尚有篆書,是明錢頂級大珍。而明代朱由校鑄的天啟通寶存世相對較多,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等計值,各種計值又有多種不同的版式,整個鑄錢體系要比徐天啟復雜。
徐天啟通寶小平 天眷堂拍賣12075元成交

明代天啟通寶小平 天眷堂限時拍147元成交
對比徐天啟通寶和明天啟通寶可以發(fā)現(xiàn),徐天啟為青銅,而明天啟為黃銅,除了銅質(zhì)不同外,它倆的錢文書寫也不一樣,最明顯的是“啟”字,徐天啟的“啟”字戶部尸與橫相連,而明天啟的則是分開的,另外徐天啟的外緣較窄,明天啟則較寬。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