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玩錢幣,不糾結就是快樂!(二)

《玩錢幣,不糾結就是快樂!(二)》

 

十泉十美    


1

泉友馬兒雖年輕,但錢幣玩得早,數(shù)年堅持下來,他已零零總總積攢了不少藏品(圖1)。如今,有個喜歡錢幣的老同學要結婚了,打算送一些錢幣作為禮品。


圖片

(圖1


于是,他開始挑選錢幣,本以為自己藏品豐富,選幾個多余的錢幣送人,是件挺容易的事。

可是,選著選著問題就來了,他發(fā)現(xiàn)每一枚錢幣長得都不一樣,比如說:


這枚顏色太美,不舍得送;
那枚是個小版,自己留著;
這枚字口清晰,看著喜歡;
那枚格外厚重,風格奇特;
這枚背面流銅,像是月紋;
那枚疑似母錢,怕送漏了。

而且,有的錢幣,是他學生時代的回憶;


有的錢幣,是他愛情歲月的見證;
有的錢幣,是他鬼市撿漏的收獲;
有的錢幣,是他爺爺留下的遺物;
有的錢幣......

就這樣,馬兒挑選了很久,還是沒結果。他越來越糾結,到底送哪幾枚錢幣?到底要不要送錢幣呢?(圖2)


圖片

(圖2


筆者覺得,不光是泉友馬兒,恐怕有不少泉友都遇到過這樣的糾結。由于我國歷代錢幣形態(tài)各異、品種繁多,就算是同一種錢幣,也有不同的版別、大小、厚重之差異,又因受不同環(huán)境、土壤、鑄造工藝、流通程度等影響,它們的銹色、狀態(tài)、鑄工、磕碰等也存在細微差別。因此出現(xiàn)了“千幣千面”的情況,這很正常,如果無法割愛,那么你總會找到一萬個理由。


其實,我們買錢幣不糾結,送錢幣也應該不糾結。很多時候,感情比錢重要,人脈比財富有用,既然已打算送出去,那即便是送錯了、送虧了、送漏了,又如何呢?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今日你的積德善舉,在將來可能也會有福報的,如果能持有這樣的心態(tài),那就好辦了。

親們,俗話說“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更何況我們送的是錢幣呢?


2

青年泉友阿良是盒子幣的忠實擁躉,他一直信奉“錢幣,入盒即真,不入即假”的人生信條。

近兩年,借著盒子幣熱門的風口,他玩得風生水起,賺得不亦樂乎,于是愈發(fā)堅信“能不能入盒,是評定錢幣真?zhèn)、甚至價值的唯一標準”這條真理。


這回,阿良入手了一批蘇爐花錢,它們風韻古樸,包漿老道,他越看越順眼,于是按常規(guī)套路想入個盒,再高價出手賺它一筆。沒想到卻遭遇了囧事,這批寶貝一連送了幾家評級公司,竟然都無法入盒,被退回來。

他開始犯嘀咕,不但心情低落,就連這些本來看著挺真的花錢,因為入不了盒,現(xiàn)在也越看它們越不順眼了。


“不能入盒?是咋回事?到底是真是假?”阿良疑竇從生,心中前所未有的糾結起來。

對此,泉友們紛紛善意提醒他:畢竟,那些評級公司鑒定錢幣的也是人,并不是神,所以無法做到火眼金睛、萬無一失,這也在情理之中。


圖片

(圖3


此外,由于錢幣入了盒(圖3),評了高分,往往能賣出更高的價,導致在利益誘惑下,出現(xiàn)諸如“自己幣”、“人情幣”、“關系幣”等形式的奇葩幣,甚至“假盒假幣”,也應運而生。


所以說,盒子幣雖是錢幣真品的背書,并且在大部分情況下值得去信賴,但我們不要絕對地抱著“一入盒子,萬事大吉”的思想,過分依賴評級和購買盒子幣。


畢竟玩錢幣,更重要的是自己眼力與水平,這才是真正屢試不爽的王道。你說對嗎?


3

在錢幣收藏與經營過程中,泉友們遇到的糾結還有很多,比如說:

某位泉友出貨,很快有買家看上,還了個價并不算低,但泉友卻不肯賣(圖4),認為低了。


圖片

(圖4


之后又有幾位買家出價,且一個比一個高,泉友便開始糾結,到底要不要賣呢?雖有些動心,但他思來想去,總覺得會有下一個買家出更高的價。


因為他認為這枚錢幣好,且行情正一步步強勢走高,所以必須將它利益最大化,不達到自己心理價位,絕不“賤賣”,于是他咬咬牙,選擇了繼續(xù)等待。


然而幾個月后,由于種種因素,這種錢幣的行情受到影響,價格竟然開始下滑,結果泉友錯失良機,后悔不已。

其實,不光是玩錢幣,我們人生中的大多數(shù)煩惱與困惑,也都是源于糾結。


古語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很多事情很多人,一旦放下就輕松了,一旦看淡就豁達了,一旦看開就釋懷了。只要調整好心態(tài),一切都會過去,活好當下,珍惜現(xiàn)在,才是最重要的。

親們:
玩錢幣不糾結,你會更快樂;
人生路不糾結,你會更幸福;
你們覺得呢?


 


作者簡介:

“十泉十美”,作家、古錢幣收藏家。出身于杭州古錢幣收藏世家,自幼酷愛古泉,曾舉辦個人錢幣藏品展。近年來,在工作之余潛心錢學研究與寫作,陸續(xù)在《中國收藏》、《中國錢幣界》、《浙江錢幣》等刊物和錢幣圈、浙江泉友會等公眾號,發(fā)表錢幣收藏類文章百余篇。其代表著作《那些年,那些錢》于2021年出版發(fā)行,經浙江省省委宣傳部推薦,入選“浙版好書榜”。家中祖孫三代,為傳承弘揚祖國錢幣文化,孜孜不倦。

以上內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