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將在6月6日發(fā)行《東南大學建校一百二十周年》郵票一套一枚:
▲2022-12《東南大學建校一百二十周年》郵票
其中在郵票背景處的“東南大學”四字,出自“書圣”王羲之的手筆。提到王羲之,毫無疑問各位就會想到1600年前“永和九年”的那場銘記于中華文化史上的盛宴。
▲2010年《中國古代書法——行書》郵票紀念張(3-1)王羲之與《蘭亭序》
那年三月初三的天氣上佳,一群才子佳人坐在溪水之旁,曲水流觴。觴杯在何人面前處停留,就要賦詩一首,否則就要罰酒。全場42人,居然做了37首詩,這都可以編撰成一個詩集了,于是便呼喚已經(jīng)微酣的王右軍,為這個詩集做一個序。于是他趁著酒酣提筆寫下了這篇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蘭亭集序》:
▲2010-11《中國古代書法——行書》(6-1)(6-2)《蘭亭序》
那是一個“王與馬,共天下”的時代,他的瑯琊王氏,擁有與皇族司馬家族一較高低的實力,作為王氏的代表,他并沒有順勢進入宦海,謀求私利;也沒有如東晉隱士選擇“躺平”,沉迷玄學,而是將一生的精力,投入到書法之中。
▲1994-14《傅抱石作品選》郵票(6-6)山陰道上
不僅規(guī)范了楷書、行書與草書的書寫法度,更將書法書法抬升到后世無法企及的高度。而那句“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千載歲月雖然沒有帶走王右軍的傳奇,卻將其傳世墨跡泯沒在時光的長河之中,我們今天觀摩其書法,也如“鏡中游”一般。
▲2011-6《中國古代書法——草書》郵票(4-2)初月帖
王羲之草書的代表作——《初月帖》,得益于武則天在“萬歲通天”年間的臨摹,才讓我們今天有機會一睹書圣風采。因此這卷《臨王羲之一門書瀚卷》的舊名為《萬歲通天帖》。
▲中國臺灣特141“中國書法藝術”郵票(5-1)《快雪時晴帖》(行書)
而被“乾小四”乾隆譽為"二十八驪珠"的“三希之首”的《快雪時晴帖》,也被李唐之際的摹本。
▲2009中國香港《香港館藏選粹》郵票(6-3)王羲之《王右軍帖》(《淳化閣帖·泉州版》)
但更多的傳承,還是通過刻碑勒石,讓我們通過傳世墨拓之中,領會千年前書圣的筆走龍蛇,翰墨數(shù)月。
說到這里,可能有小伙伴表示疑問了,怎么當年王羲之知道1600年后會有一所學校改名叫做“東南大學”,提前留下墨寶呢?這就要聊一下中國書法的另外一個好玩的點——集字。
▲《集王字圣教序碑》拓片
用我們現(xiàn)代人的說法就是,采集書法家現(xiàn)存的文字,將其建立成一個“字庫”,根據(jù)文本內容和運筆習慣進行篩選,選擇符合筆意的文字,進行組合而成。當年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為玄奘法師寫下《大唐三藏圣教序》,然后又命懷仁法師收集王羲之墨寶,集成《圣教序碑》。
在中國郵政發(fā)行的郵票上,也曾兩次出現(xiàn)“集字”的情況:
▲2009-20《唐詩三百首》郵票(6-5)張九齡·望月懷遠
一次是2009年發(fā)行《唐詩三百首》郵票的時候,當時六枚郵票的詩文就是采用集字而成。其中李白的《下江陵》是集懷素的草書;杜甫的《望岳》是集顏真卿的楷書;白居易的《琵琶行》是集的《說文解字》;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集的《史晨碑》,而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采用的則是集的王羲之墨寶。
▲2014-29《元曲》郵票(6-3)關漢卿《竇娥冤》
到了2014年發(fā)行的《元曲》郵票,郵票依舊出現(xiàn)了手寫詩文,其中【天凈沙·秋思】【山坡羊·潼關懷古】和【趙氏孤兒】為設計師蕭玉田親筆手書,而【竇娥冤】則是集王羲之的字 。
▲2013年《“和”字書法——行書》普通紀念幣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