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上半年的一天,我正在北京和平門郵局排隊買郵票,偶然聽說了《中國集郵報》將于當年7月1日創(chuàng)刊的消息,非常激動,當場就在郵局訂了下半年的《中國集郵報》。當時,我還買了一枚《中國集郵報》創(chuàng)刊紀念封(圖1),寫好姓名和地址后,請郵局營業(yè)員在創(chuàng)刊日當天實寄給我。
一晃30年過去了,我一直堅持訂閱、學習《中國集郵報》,從一個只知道買郵票的初級集郵者,逐步變成一個比較“內(nèi)行”的資深郵人。如今的我,不僅懂得如何收集郵票,還編組郵集參加郵展,撰寫郵文給集郵報刊投稿。我曾在全國集郵聯(lián)組織的征文活動中獲獎,應(yīng)邀到各基層單位舉辦小型集郵展覽,給社區(qū)居民和中小學生做集郵知識講座。這些進步,都是《中國集郵報》賜予我的!吨袊]報》引導我一點一點地進步著,當之無愧地成為我的良師益友,讓我的生活溢滿郵香。
記得上學時,我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在學校和單位里,我也是出黑板報、墻報的主力,經(jīng)常寫稿、編稿,然而我還是從《中國集郵報》上學會如何撰寫集郵文章的。我通過反復(fù)閱讀《中國集郵報》上的集郵文章并慢慢體會,終于悟出了結(jié)合郵票和郵品講集郵知識、談體會、講故事的好方法,最終學會了寫集郵文章。2014年,為紀念中國集郵總公司成立60周年,中國集郵總公司和中國集郵報社聯(lián)合舉辦“我與中國集郵六十年”征文活動。我回顧了自己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集郵的經(jīng)歷,認真地寫了篇《我們都是“中國集郵”的鐵桿郵迷》的文章(圖2)投給《中國集郵報》,最終成了23位征文獲獎?wù)咧弧?/SPAN>
這次征文獲獎激起了我集郵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之后,我的集郵文章《兩枚元帥題詞的抗戰(zhàn)勝利紀念封》《一枚長征將軍的簽名首日封》《一枚難得的最快首日實寄封》《“創(chuàng)刊號”使我成為忠實讀者》《一個集郵者的幾點獻言》《花8分錢買“猴票”》《“長城”紀念封引起的一段回憶》《一件軍事外交的郵票禮品冊》《喜得“千年等一回”郵品》《“揚子鱷”郵票的故事》《紀念封記錄下三十多年前的地壇廟會》《遲寄的春節(jié)封》《三次“愛鳥周”集郵展覽的回憶》以及《一枚讀書封 憶起許多事》相繼在《中國集郵報》上發(fā)表。
作為集郵協(xié)會的會員,宣傳各級郵協(xié)組織的集郵活動是我義不容辭的義務(wù)。我在參加各類集郵活動后,盡力及時給《中國集郵報》寫新聞稿。我為全國集郵聯(lián)、北京市集郵協(xié)會和北京豐臺區(qū)集郵協(xié)會寫的多篇集郵活動宣傳文章,都刊登在《中國集郵報》上。
30年來,《中國集郵報》編輯部先后制作了不少記錄該報成長發(fā)展的紀念郵品,我認真收集,并把它們當作寶貝收藏。至今我不僅收藏有《中國集郵報》創(chuàng)刊首日實寄封,還收藏了《中國集郵報》百期紀念明信片(圖3)、《中國集郵報》500期紀念明信片、《中國集郵報》創(chuàng)刊10周年實寄封(圖4)、《中國集郵報》創(chuàng)刊20周年紀念張(圖5)、贈《中國集郵報》熱心讀者紀念張(圖6)。最讓我開心的是,前不久,我又收集到《中國集郵報》編輯部寄自北京天安門郵局的《中國集郵報》創(chuàng)刊30周年紀念封(圖7)。這些載有歷史足跡的紀念郵品十分珍貴,它們已成為我和《中國集郵報》之間友誼的見證。
作者:孫家駿
來源:中國集郵報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