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云南版袁大頭:長得丑行情好

一、云南版大頭的鑄造背景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12月1日,由人民政府所屬國家銀行印制發(fā)行了我國第一套人民幣,到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除了一些邊疆地區(qū)以外,其它各省基本都以發(fā)行了第一套人民幣,各省一律禁止金、銀、銅等金屬貨幣當作貨幣使用,各金屬貨幣必須兌換成人民幣使用。其中云南省就是那暫緩實施發(fā)行人民幣的邊疆地區(qū),為了維持邊疆地區(qū)的貨幣能正常供應(yīng),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4月1日,云南省政府實施地方幣制改革,史稱“四·一幣改”,將云南省造幣廠舊址成立“銀幣鑄造所”,恢復鑄造袁像壹圓銀幣,同時鑄造的還有船洋、云南雙旗半開銀幣、勝利紀念堂貳角銀幣,這也是云南省鑄造的最后一批銀幣。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這一時期鑄造的袁像壹圓銀幣,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云南版大頭”。

二、云南版大頭的特征

云南版大頭也稱為“滇版大頭”,是大頭系列里邊一個非常熱門的品種,有著它獨特的面文特征,下面我們看一下它都有哪些特征:

圖片

1、袁像胸前不缺細齒;

2、嘉禾面為閉芒滿齒小嘉禾;

3、幣面整體淺打,給人一種漂浮的感覺,尤其是肩章和背面嘉禾漫漶不清,這個特征與同時期云南版船洋一樣;

4、凡是“云南版大頭”,嘉禾面左邊(八點鐘位置)禾葉下必是三顆稻粒,這一特征是確定云南版大頭的必要條件,因為普通版大頭這個位置只有兩顆稻粒,所以說這一特征也是識別云南版大頭的一眼法。

三、云南版大頭版別

云南版大頭根據(jù)“民”字是否斷筆可分為全筆民和斷筆民兩個系列,每個系列又有多種變化,下面我們看一下各系列當中都有哪些版別:

全筆民系列

1、全筆民右雙芒版

圖片

特征:“民”字無斷筆,內(nèi)齒比較長,嘉禾面八點鐘位置禾葉下有三顆稻粒(普通版為兩顆稻粒),右邊四點鐘位置禾葉下有兩顆稻粒。這一版“民”字又有三種變化,即普通“民”、單高橫“民”和雙高橫“民”,高橫“民”的特征是民字的橫筆高出“民”字的平面,這種情況應(yīng)該屬于修模所致;

2、全筆民右三芒版

圖片

特征:這一版特征同上一版差不多,區(qū)別在于嘉禾面四點鐘位置禾葉下有三顆稻粒。

斷筆民系列

1、斷筆民右雙芒版

圖片

特征:“民”字第二橫斷筆,嘉禾面八點鐘位置禾葉下有三顆稻粒,右邊四點鐘位置禾葉下有兩顆稻粒。

2、斷筆民右三芒版

圖片

特征:這一版特征同上一版差不多,區(qū)別在于嘉禾面四點鐘位置禾葉下有三顆稻粒。這一版根據(jù)嘉禾面右側(cè)四點鐘位置禾葉下三顆稻粒的排列不同又可分為“前三芒”和“后三芒”兩種,前三芒的意思是中間的稻粒排列在上下兩顆稻粒的前面,同樣的道理,后三芒肯定就是中間的稻粒排列在上下兩顆稻粒的后面了。

四、云南版的存世量及市場行情

云南版大頭的鑄造量是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據(jù)《云南省財政廳檔案》記載,云南版大頭鑄造于1949年7月至1950年1月,鑄量精確到枚,為1767399枚,好品高分幣永遠都是好行情;

圖片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云南省于1950年2月下旬解放,所以云南版大頭應(yīng)該屬于臨解放前匆忙鑄造,而且從數(shù)量上看,應(yīng)該主要是為了應(yīng)付軍餉之需,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云南版大頭鑄造質(zhì)量這么差還依然出廠的原因。云南版大頭一百七十多萬枚的鑄造量比起官版大頭動輒過億的鑄量,不可謂不稀少了。但是由于其鑄造于1949年至1950年,距離現(xiàn)在年代較近,所以存世量不算特別少,市場中也不算難見到。

圖片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