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將在7月23日發(fā)行“黨章百年”紀念郵票一套一枚:
▲2022-14“黨章百年”郵票
可能有小伙伴發(fā)現(xiàn),這次郵票上的黨章文獻有別于過往“文獻類”郵票以書影封面展示為主,更主要的是才一百年的光陰,這樣的國寶級文獻就如此殘破。究其原因很簡單,這是一件貨真價實的“出土文物”。
時間先回到1951年,浙江寧波鎮(zhèn)海的張爵謙老人的身體已經(jīng)每況愈下,在這個時間點上,老人讓自己的三兒子把鎮(zhèn)上的工作人員找來領(lǐng)到自己二兒子張人亞的墓前,說道“這些是我兒子張人亞交給我的東西,如今物歸原主。”當這座墳?zāi)勾蜷_后,從中取出一個用油紙包著的東西時,在場的人都震驚了。
▲中共二大會址(來源:網(wǎng)絡(luò))
1922年7月,二大在上海秘密舉行。大會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lǐng)和最低綱領(lǐng),通過了第一部《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和一系列重要決議案。會后,黨中央印了一批小冊子,把黨章、決議等共計十個文件印在冊子上發(fā)給黨員。
▲“第一部黨章守護人”張人亞(來源:網(wǎng)絡(luò))
1898年出生的張人亞,因為家境貧寒,初中尚未畢業(yè)就前往上海老鳳祥做學徒工。在那個時間的上海,張人亞目睹并經(jīng)歷了工人階級所受的壓迫,其較早地接受了先進思想的影響,思想覺悟比一般的工人高出很多,這也引起了黨組織的關(guān)注,1921年11月張人亞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張人亞當時是上海最早的也是僅有的幾個工人黨員之一,在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開的時候,全國也只有21名工人黨員,所以張人亞也拿到了一本。
▲2017-4《商務(wù)印書館》郵票
此后,張人亞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去了上海閘北的商務(wù)印書館工人合作社工作,從事工人運動,并承擔黨、團領(lǐng)導機關(guān)出版的書籍和報刊發(fā)行工作。因為原配妻子顧玉娥因病早逝,夫妻二人又沒有孩子,張人亞幾乎將所有身心都撲在革命事業(yè)上,開始了以社會職業(yè)為掩護的革命生涯。
“四一二”犧牲的部分先烈
▲J164《李大釗同志誕生一百周年》郵票(2-2)大義凌然
▲2011-3“早期領(lǐng)導人”(三)郵票(5-1)陳延年
▲2001-11“早期領(lǐng)導人”(一)郵票(5-2)趙世炎
▲J27《中國婦女的光輝榜樣》郵票(2-1)向警予烈士
1927年4月,白色恐怖籠罩著上海灘,無數(shù)革命者的人頭落地,甚至衣服上口袋插鋼筆也有性命之憂,更不要說被搜出與共產(chǎn)黨相關(guān)的文件。于是在當年年末的一個午后,張人亞帶著一批重要文獻,悄悄地從上海來到霞浦祠堂后的老家,走進父親的房間里。把事情交代完以后,他又趁著夜色返回上海。
▲張人亞衣冠冢(來源:網(wǎng)絡(luò))
過了幾天,父親張爵謙想出了“衣冠!钡摹翱嗳庥嫛,編造了“不肖兒在外亡故”的故事。向鄰居抱怨,他的兒子靜泉長期在外不歸,又毫無音信,恐怕早已死了,于是老人為張人亞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合葬墓穴。張人亞一側(cè)是衣冠冢,放置的是空棺,老人家把這些文件用油紙精心包好,秘密藏進空棺。為了安全,老人家并沒有將兒子張靜泉的全名刻于碑上,只刻了張泉兩個字。
張爵謙知道此舉事關(guān)重大,便一個人苦苦地守著這個秘密,守護兒子的“墓地”直到1949年。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老人多方打聽并且登報尋找多次未果,認為自己的兒子早已不在人間,于是便發(fā)生了文章開篇的那段故事。于是老人把這批珍貴的文獻取出捐獻給國家,完成了兒子交給自己的任務(wù)。1956年,老人病逝,直到最后老人也不知道自己的二兒子張人亞早在1932年12月23日就壯烈犧牲的消息。
▲來源:張人亞銅像(來源:網(wǎng)絡(luò))
在了解完“第一部黨章守護人”的故事后,現(xiàn)在再去看郵票上那文獻上的破損,是否能夠體會當年那一代人為了心中的理想所付出。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