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zhí)?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MAX-WIDTH: 100%; OUTLINE-WIDTH: 0px;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TOP: 0px; OUTLINE-STYLE: none; PADDING-LEFT: 0px; MARGIN: 0px; OUTLINE-COLOR: invert; PADDING-RIGHT: 0px; VISIBILITY: visible; overflow-wrap: break-word">
集郵者投稿文章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成立,1949 年 10 月 8 日開始印制發(fā)行郵票。為盡快滿足郵政業(yè)務(wù)需要,于 1950 年 2 月開始發(fā)行加字改值郵票,即在原中華郵政郵票和解放區(qū)郵票上加蓋中國(guó)人民郵政字樣,并將郵票面值改值成人民幣。
1950 年 5 月 22 日郵政總局決定將庫(kù)存原中華郵政 1946 年印制發(fā)行的《北京中央一版和中央二版孫文像“限東北貼用”郵票交由中國(guó)人民印刷廠加字改值“中國(guó)人民郵政”,全套 14 枚。最早于 6 月 10 日部分提交,“以濟(jì)眉急”。
其中前 6 枚由中華郵政中央一版原票加蓋而成,后 8 枚由中華郵政中央二版原票加蓋而成。全套郵票 14 枚,如圖 1 所示;加蓋詳情見表 1 和表 2。
集郵者后來(lái)發(fā)現(xiàn),有三枚原北京中央一版郵票 4 元、10 元、20 元誤加蓋,俗稱改 3 組外品。其中 4 元和 20 元誤加蓋曾在郵政柜臺(tái)上銷售。圖 2 為原北京中央一版郵票 4 元、10元、20 元郵票,圖 3 為改 3 組外品。
圖 2 原北京中央一版郵票 4 元、10 元、20 元郵票
從郵票的邊紙上發(fā)現(xiàn),加蓋任務(wù)分兩次進(jìn)行。第一次 1950 年 6 月(圖 4),第二次 1950
年 7 月(圖 5)。
由于任務(wù)緊迫,印制廠安排多名工人同時(shí)加蓋。從郵票的邊紙上發(fā)現(xiàn)共有 18 種加蓋工人代碼,9 個(gè)用天干地支表示,子、丑、寅、卯、巳、午、辛、壬、癸,如圖 6 所示;9 個(gè)用其它文字表示,共、水、類、織、暖、箊、枝、總、錶,如圖 7 所示。
《北京中央一版孫像“限東北貼用”郵票》加蓋工人代碼如表 3 所示;《北京中央二版孫像“限東北貼用”郵票》加蓋工人代碼如表 4 所示。
目前,僅發(fā)現(xiàn)一種原中央第一版 4 元郵票加蓋 100 元組外品的加蓋工人代碼“共”,如圖 8 所示。
圖 9 為表 3 和表 4 所列加蓋工人代碼。
文/張?zhí)?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MAX-WIDTH: 100%; OUTLINE-WIDTH: 0px;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TOP: 0px; OUTLINE-STYLE: none; PADDING-LEFT: 0px; MARGIN: 0px; OUTLINE-COLOR: invert; PADDING-RIGHT: 0px; VISIBILITY: visible; overflow-wrap: break-word">
編輯/集郵哥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