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郵說“揖禮”與“拜禮”

圖片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不學禮,無以立”,而揖禮與拜禮就是古代人們交往中使用的重要禮節(jié)。

揖禮源于周代以前,揖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三揖、長揖之分,作揖時,由胸前向前推手。其中,土揖庶姓,推手小下;時揖異姓,平推手;天揖同姓,推手小舉。

圖片

圖1


作揖推手時的手形姿勢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拱手,即:兩手手心向下,疊于胸前,手型稍彎而呈合覆之行。據(jù)《說文解字注》記載“拱,……右手在內(nèi),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手,女之吉拜尚右。兇拜反是!痹1998-18-3“秋風五丈原”(圖1)上表現(xiàn)的是孔明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郵票上的諸葛亮與列隊整齊的兵士皆右手覆按左手,這種作揖方式一般只用于吊喪之中。如果說眾將士對尚在人世的諸葛丞相行兇拜實為大不敬,那么孔明自行兇拜難道是在自嘲?再加上司馬懿處事圓滑、知人識人且用兵謹慎,時常令人來探虛實,如傳到司馬懿耳中,豈不正中下懷?如此一來,勢必提前引來巢傾卵覆之禍,諸葛亮生前囑咐楊儀退兵計策將功虧一簣。

圖片

圖2


作揖的第二種形式是叉手。J162M(圖2)上的孔子像以現(xiàn)藏于曲阜孔廟啟圣殿的吳道子版《先師孔子行教像》為“藍本”。吳道子乃唐代宮廷畫家,他所繪的孔子雙手擺放姿勢為左手心與右手背相合,左手在外,右手在內(nèi),手心朝胸,手背朝前,此作揖手形乃唐代流行的“叉手”。

圖片

圖3


圖片

圖4


到了五代至宋代,叉手姿勢有了部分變化和發(fā)展,在T158-1、-2(圖3)和-4(圖4)上分別展現(xiàn)聽客和德明和尚作叉手姿勢,這種姿勢以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行揖禮結(jié)束,則雙手叉于離胸前稍去二三寸處。值得一提的是,中土世俗生活中,不論口語還是動作姿勢,叉手均表示禮敬,這個傳統(tǒng)由來已久,而佛教傳入漢地以來,叉手被大量用于佛經(jīng)譯文,成為表達佛教禮敬含義。這些佛經(jīng)翻譯家們都是由西域來華的佛教徒,他們知道印度佛教表示禮敬的手勢并不是叉手,所以東晉十六國時期,鳩摩羅什等人大量使用新創(chuàng)的“合掌”,來回避“叉手”可能造成的混淆。所以可以這么認為,德明和尚面對韓熙載進行叉手表示對朋友禮敬,而當他回到寺院里進行合掌來表達對佛教禮敬。

圖片

圖5


作揖的第三種形式是抱拳。這一禮法是在中國傳統(tǒng)揖禮和少林拳四指禮的基礎上加以提煉、規(guī)范、統(tǒng)一而成,現(xiàn)在成為平時切磋的習武者或參加競技比賽的運動員臨場必施的禮儀性動作,這種姿勢主要為左手為掌,拇指屈攏,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貼右掌面,左指尖與下頰平齊,右拳眼(虎口)斜對胸窩,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高于胸齊,拳掌與胸間距離20-30厘米,從澳門《武術(shù)健身》小型張(圖5)上可見這種抱拳的標準手勢。

圖片

圖6


拜禮,《周禮》記載分九種:空首、稽首、頓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其中,空首(亦稱拜手)和稽首為拜儀之正和常行之禮?帐字轂閮上ス虻兀笆中厍,再低頭到手上,與心相平;稽首之容為兩膝跪地,拱手至地,首俯于地,手不分散,非今人兩手分按地面。拜手和稽首皆可單獨進行,也可連貫使用,拜手的禮敬程度弱于稽首。所以,2014-23《中華孝道(一)》-1“孝感動天”(圖6)描繪的人物舜正在行坐拜禮。那么為什么是坐而不是跪呢?因為在先秦文獻中習稱“跪”為“坐”,所以說凡拜必坐,后來每當坐著向賓客表示尊敬,往往引身而起,使坐變跪,然后俯身向下,逐漸形成了跪拜禮。問題又來了,坐卻不一定拜,那怎么判斷舜是在行拜禮呢?因為凡拜必拱手,我們可以從舜兩手相疊在胸前,如同抱鼓,可以判斷他是在作拱手的姿勢。

圖片

圖7


還有一枚讓人匪夷所思的郵票,是在1998-18-4“三分歸晉”(圖7)上,表現(xiàn)的場景是司馬炎佩劍而立,背后魏、蜀、吳三國后主如傀儡般拱手低頭跪拜在地,他們行的均是兇拜,這是在自嘲?如果是合起伙來詛咒晉帝,估計性命難保,這就與《三國演義》里描述三人“皆善終”不符了。

圖片

圖8


九拜禮最初皆主要用于祭祀,后來施行中因?qū)嶋H需要而各有損益,雖然說由于人們坐臥習俗的改變,由繁入簡的揖禮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漸增加,但就整個中國古代而言,拜禮的演變大勢卻是愈后愈繁。而據(jù)《漢書》記載,只有介胄之士可以不拜,以軍禮見。于是古代軍中行禮時,主要有兩種方式。在2003-20-1“草橋結(jié)拜”(圖8)上,梁山伯居然是單膝跪地,而且是以左膝下跪的方式與祝英臺義結(jié)金蘭,這種跪拜作為求婚方式起源于歐洲,在中國古代也有單膝下跪的方式,卻多被用在古代軍中之拜,因為軍人身穿甲胄,不宜罄折,跪拜失其容節(jié),所以就有了單膝跪地的行禮方式,且一般都是跪右腿,拱手以示敬意。

圖片

圖9


古代軍中之拜還有一種主要的方式是立身舉首拱手后,鞠躬而手垂下。如2001-27-2“簞食壺漿”(圖9)上,鄭成功騎在戰(zhàn)馬上向百姓作揖致敬,受到當?shù)匕傩盏膴A道歡迎,當代的作揖類似于后者這種古代軍禮。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