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在2022年5月18日發(fā)行《姑蘇繁華圖》特種郵票一套六枚,其以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清·徐楊所繪制的長卷繪畫為藍(lán)本。傳世古畫,因為文物保護需要,公開展覽一段時間后需要回到庫房進行“修養(yǎng)”,所以能夠在郵政發(fā)行郵票的當(dāng)年,博物館就進行公開展覽傳世本,確實比較難得。

▲2022-8《姑蘇繁華圖》郵票
遼寧省博物館作為人民政權(quán)擁有的首家綜合性博物館,其館藏文物雖說僅有十二萬余件,但卻是中央共建地方的八所博物館之一,其書畫特展更是多次獲得國家文物局的“年度十佳展覽”的榮譽。
▲《姑蘇繁華圖》長卷郵折
2022年10月8日,遼博將開啟遼博70+年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特展——“和合中國”。這次展覽將展出“和合”文化有關(guān)文物、古籍共402件/組(436單件),其中一級文物88件/組。展廳面積共3738.1平方米,展線長度387米。(看一遍展覽,約等于在高中操場跑道跑一圈)
▲“和合中國”展覽海報(來源:遼寧省博物館)
為什么說這次展覽的長度會明確長度,除了12米5的《姑蘇繁華圖》以外,還有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仇英本)。
▲《清明上河圖》(明·仇英)
雖說遼寧省博物館所藏的仇英本《清明上河圖》,沒有故宮所藏的張擇端本《清明上河圖》史料價值厚重,但是很多時候兩幅古畫目前是互為“替身”。
▲JP165《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館日》紀(jì)念郵資片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其中國館除了國慶假期三天時間所展示的為故宮所藏的張擇端本,其余時間均為遼博收藏的仇英本。這幅仇英本并不是單純臨摹張擇端本的畫面,而是根據(jù)張擇端的構(gòu)圖方式,采用工筆青綠重彩描繪了明中期蘇州吳門地區(qū)的城市風(fēng)貌,更為重要的是,其很巧妙的將張擇端另外一幅傳世名畫《金明池爭標(biāo)圖》融為一體,全畫長度更是近乎10米。當(dāng)你參觀過上海世博會的小伙伴,想想在上一個虎年看到的是哪幅?
▲《草書千字文》(宋·趙佶)
之后說另外一件有關(guān)虎年的文物——《宋徽宗草書千字文》,在九百年前,恰逢農(nóng)歷壬寅年,四十歲的宋徽宗在三丈的宣紙上提筆寫下“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幅書法作品與《姑蘇繁華圖》曾在2018年公開展覽過,有幸曾多次看到實物,當(dāng)看過實物之后就會知曉何為帝王之氣,睥睨天下。這幅千字文近12米上,紙張沒有絲毫拼接,是一次性抄出,足可以作為兩宋手工業(yè)的代表。上面的還有云龍紋的描金圖樣,假如有幸去博物館觀看的話,一定要仔細(xì)欣賞一下,紋飾雖繁,但精氣十足。
▲《夏景溪口待渡圖卷》(五代·董源)
這次展覽之中,個人最喜歡的是《五代·董源夏景溪口待渡圖卷》,希望中國郵政永遠(yuǎn)別將其列為選題。這幅千年名畫雖說描繪的是夏日景色,但能感受的是一絲充滿水木氣息的清涼。也能夠理解著名國學(xué)大師陳寅恪為何會說“天水一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永遠(yuǎn)之瑰寶,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
當(dāng)然,現(xiàn)在要說博物館“特展”級別,肯定要有央視《國家寶藏》所展現(xiàn)的國寶文物,其中就有從南京博物院借展而來的《坤輿萬國全圖》,除此之外還有從湖南博物院借展的《唐摹蘭亭序(黃絹本)》、吉林省博物院借展的《金張瑀文姬歸漢圖》、甘肅省博物館借展的“東羅馬鎏金銀盤”等
當(dāng)然更多精彩,還是希望各位小伙伴能夠親臨現(xiàn)場去觀看原作,才能領(lǐng)略中國“和合二之美”。同時更真希望中國郵政的《姑蘇繁華圖》郵票設(shè)計團隊可以去現(xiàn)場,看看自己的作品能否對得起這幅畫。
453